然而,自从南京四家门店关闭转让后,浩沙就卷入了一系列关店、拖欠工资等纠纷,最终在今年6月随着创始人出走而宣告破产。
在健身行业,像浩沙这样的事情越来越普遍。 2017年,上海奥森健身40家门店陆续关闭,高层失联;数十万会员、数千万会员费、数千员工工资被抹去。据环球网报道,去年仅北京就有20家健身房在三个月内关门。
在同质化竞争、重销售轻运营、盈利模式单一的多重压力下,传统健身房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健身品牌迅速涌现。超级猩猩、光猪圈、乐客、KEEP频频获得资本和用户支持。
这些健身领域的新势力与传统健身房模式有何区别?健身房模式还有未来吗?为什么这些传统健身房越来越难办了?核心问题可能仍然是商业模式。
频频倒闭、失联的传统健身房为何突然停止营业?
虽然互联网健身平台和产品的出现确实对整个健身行业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本质上,传统健身房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过于注重销售而轻运营,导致忽视了后端的服务体验。因此,即使没有互联网的影响,传统健身房仍可能陷入危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传统健身房的“预付费模式”导致其过度依赖现金流。
“预付费模式”始终是健身房的潜在威胁。例如,“年卡制度”可以让传统健身房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现金,在开店几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内就实现可观的“收入”。这种模式的危险在于短期收入掩盖了负债的本质。这也使得开健身房的门槛很低。很多人开健身房只是为了“赚钱”,然后就离开了。
例如,如果用户在健身房申请了2400的年卡,那么健身房明年就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服务这个用户。事实上,健身房每个月仅从该用户身上获得200元的利润。这两百块钱需要在教练、推销员、管理人员、装备、物业、水、电等方面进行瓜分,最后所剩无几,甚至负债累累。
据中国行业信息网统计,2013年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总数约为5000家,其中80%基本维持或亏损。以去年被L Catterton Asia收购的Wells为例,根据第三方数据,2018年威尔士155家门店的年收入为17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按照门店数量平分的话,单店年毛利只有32万左右,但多年限时卡预售和大量预售所积累的负债率未花费的私人课程高达90%以上。这或许就是贵人鸟去年收购威尔士失败的原因。
2、传统健身房重销售、轻运营的用户理念降低了留存率。
留存率低是传统健身房的一大痛点。大多数消费者在年卡到期后不会选择续办。原因是由于用户体验问题。
“游泳健身,多学点”等一系列调侃的网络热词,让私人教练这个职业看起来更像是推销员,而不是专业的健身指导。一味追求新客源、引入更多现金流,忽视课程内容和用户运营。无法利用优质内容来提高用户粘性,降低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往往年卡到期后,续签的可能性很低,低保留率让传统健身房的服务看起来更像是冲动购买后需要偿还的债务。
3.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内容来吸引新客户
无论是集体运动课,还是“动感单车”等燃脂课,都已成为传统健身房的标配。那么除了这些标准功能之外,健身房为什么要允许用户选择你而不是其他呢?这取决于你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身行业是一个内容行业,健身课程、音频、视频等内容都需要不断更新。然而,除了私教之外,传统健身房基本没有其他渠道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健身阶段的定制化需求。健身房之间的健身器材、课程设备、场地设施也大同小异。
4、家教课程质量缺乏标准,退课率低被诟病。
私教用户的忠诚度在于教练而不是品牌。现行体制下,私教水平较差,导致一些健身房受到广泛诟病。目前,传统健身房的教练素质参差不齐,且以销售为主导的模式下,大部分健身房对教练都有KPL考核要求。这可能导致教练只注重开课、招收新生以达到考核目的,而实际退课率却很低。
教练一天最多可以上多少节课?这是传统健身房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方面,C端用户的“年卡模式”决策成本较高,但使用率很低;另一方面,B端商家依靠推广年卡,导致传统健身房组织架构复杂、人员众多、管理成本高,影响整体效率。而健身作为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必须保证业务重叠率不能太高,这意味着一家门店能够覆盖的用户和人群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针对传统健身房的这些痛点,仍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智慧健身企业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呢?
回归用户价值,深化产品内容,“软硬兼施”
在现金流为王的盈利模式下,大多数健身房关心的是会员顾问和教练销售私教课程的销售能力,而不是会员能否长期坚持健身、减脂、塑身。因此,存在了20多年的传统健身房预付费模式,让健身行业看起来更像是销售行业,而不是服务行业。
商家赌用户不会来锻炼,用户赌商家不会破产。
因此,健身行业要想回归到服务行业的本质,未来健身房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1. 转变商业模式,降低债务风险
事实上,对于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少互联网智能健身公司已经做出了改变,比如乐客、光猪斯蒂、Keepland、超级猩猩等。乐客是第一个主打“24小时”、“99月付”的品牌。 ”、“无促销”、“智能化”的小型互联网健身房。全国拥有近500家门店,会员超过320万。去年,它于10月获得了来自腾讯、志平资本、高瓴资本的D轮战略融资。
Keepland是国内运动科技公司Keep旗下的线下运动空间。它专注于单次支付、用户即用型模型。为健身新手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优质团体运动课程,并将线上优质内容延伸至线下世界。向下。在这种模式下,健身房减少了对销售的依赖。砍掉销售和前台后,还减少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只保留了核心教练团队。
2、创新健身课程,打造差异化品牌
在6月19日举行的“未来图景·健身技术与内容创新”论坛上,收购威尔士健身的L Catterton Asia运营董事总经理赵文琪认为,当前传统健身房转型的重点是从销售服务驱动模型转变为服务驱动模型。探索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和员工激励方案,开发新型私人训练和团体锻炼产品,从而将传统健身房转变为新兴产品的成长平台。从赵文琪的说法来看,让用户真正享受健身的乐趣,激发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是未来健身行业的价值追求。
互联网智慧健身企业为何能拥有如此强劲的获客量?首先,互联网支持的线上平台有机会突破线下门店的天花板,实现指数级营收;而且直播课的价格比线下门店的价格更有优势、更低;同时,在线直播课程有机会打破对私人教练的依赖,让优秀的教练有机会面对成千上万的用户。好的教练从哪里来?针对这一问题,超级猩猩成立了以教练培训为主的超级猩猩学院,为健身圈注入新能量。总之,互联网健身房只有拥有好的内容,能够聚集优质教练,注重运营互动活跃的社区,才能在技术的支持下改变整个健身市场。
3、引入智能硬件设备,依托数据定制服务
除了这些“软件”的改变,互联网健身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智能技术,致力于智能健身器材的研发以及运动APP产品的优化升级。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机器连接优质内容,同时反馈用户的健康数据和信息,或许是健身行业未来拓展的一个方向。
比如咕咚2017年研发生产的智能跑鞋销量就高达20万双。目前Keep上架的健身产品包括跑步机、体脂秤,很快还将推出家用自行车、走步机、手环等。未来,Keep将推出智能手表和连接传统健身器材的智能膜电阻Keeplink。
放眼国外,被称为健身圈“苹果”的Peloton的主要模式是智能自行车+直播课程。其优点有两点。一是在线课程内容丰富、质量高,二是设备使用体验一流。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硬件和服务,“软硬件并重”,建立数据化服务,或许才是用户最需要的。
4、改变管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很多传统健身房的管理模式仍然落后,甚至存在纸质办公现象,不利于会员信息管理,增加了人力成本。
高昂的运营成本是传统健身房的一大难题。传统健身房可以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如维健SaaS管理系统,帮助健身房完成日常运营数据统计、员工管理、日常会员服务等,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一方面是传统健身房的经营困境,但另一方面,全民健身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万亿级市场渗透率仅为1%,中国健身行业远未饱和。
中国行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1.3%。庞大的健身人群给健身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近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据环球网报道,到2020年,中国人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只有1.%的运动员选择在健身场所锻炼。美国健身会员渗透率为17.8%,中国为0.8%,日本为3.3%。这与中国实际有健身需求的用户数量相差甚远。 。与欧美健身行业相比,中国健身市场还远未成熟,用户的健身意识和习惯仍需培养,表明健身行业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健身行业集中度低,知名品牌并非领先品牌。
健身行业区域化明显,直营店扩张成本巨大。很少有品牌能够做到全国连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商业健身市场规模达983亿,前10名品牌总营收约为10-110亿,占比仅10%左右。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金鸡鸟仅有400多家门店,威尔士有150多家门店,伊通韦德有130多家门店。
新型互联网健身房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延伸产业。 “构建生态”或许是新健身房的长期品牌战略。
健身行业可以开发相关服务来增加收入来源,例如智能设备、家庭健身设备、可穿戴设备,甚至理疗康复、美容按摩、营养补充等与健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不久前,凯普开始尝试提供健身餐服务。正如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所说,“在Keep的计划中,无论是打造线下健身空间,还是销售智能产品,都不是简单的流量变现,而是打造Keep的生态圈。”
从顾客素质来看,大部分仍是运动新手,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但对不同健身产品的需求已初露端倪。
与美国不同,传统健身房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必须进一步细分。不过,中国传统健身房在改变现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仍然能够盈利。
在发展增值服务、电商变现的同时,健身行业未来也可能会经历一次品牌清洗。无论是乐客的“开放合伙人”制度,还是广珠斯蒂的“独家合伙人”策略,本质上都是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传统健身房的倒闭释放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现有用户,是这些新兴互联网健身公司竞争的新场所。
这些融合了互联网、智能化、轻奢、科技等元素的新型健身公司正在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可以说,新型健身房的优势在于流量,而传统健身俱乐部的优势在于私教。未来谁会获胜,或者最终是否会收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文字|小钱,小钱笔记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家,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家,微信联系net1996,转载时请注明版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iheqi168.cn/html/tiyuwenda/8469.html